国耳忘家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见“国而忘家”。
出处汉·贾谊《陈政事疏》:“故化成俗定,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。”
例子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,利不苟就,害不苟去,唯义所生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guó ěr wàng jiā
注音ㄍㄨㄛˊ ㄦˇ ㄨㄤˋ ㄐ一ㄚ
繁体國耳忘家
感情国耳忘家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爱国。
近义词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日甚一日(意思解释)
- 水至清则无鱼(意思解释)
- 绰有余裕(意思解释)
- 惜指失掌(意思解释)
- 绳锯木断(意思解释)
- 拭目以待(意思解释)
- 爱才如渴(意思解释)
- 生死有命(意思解释)
- 满招损,谦受益(意思解释)
- 度己失期(意思解释)
- 粗制滥造(意思解释)
- 欺善怕恶(意思解释)
- 时不我待(意思解释)
- 目无全牛(意思解释)
- 法不阿贵(意思解释)
- 忙不择价(意思解释)
- 尽诚竭节(意思解释)
- 故态复萌(意思解释)
- 无声无息(意思解释)
- 望尘靡及(意思解释)
- 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(意思解释)
- 纵横四海(意思解释)
- 东道主(意思解释)
- 怜香惜玉(意思解释)
- 今夕何夕(意思解释)
- 乱作一团(意思解释)
- 阿时趋俗(意思解释)
- 无恶不作(意思解释)
※ 国耳忘家的意思解释、国耳忘家是什么意思由查字词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一本正经 | 正经:庄重;正派。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。 |
肝髓流野 |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、尸横遍野。 |
敌众我寡 | 敌方人数多;我方人数少。多形容双方对峙;众寡悬殊。 |
背腹受敌 |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。 |
僧多粥少 | 和尚多,而供和尚喝的粥少。比喻物少人多,不够分配。 |
难以置信 | 不容易相信。 |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 | 焉:哪儿;附:依附。皮都没有了,毛往哪里依附呢?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,就不能存在。 |
处实效功 | 处:办理。效:效验,效果。功:功绩,成效。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,讲究功效。 |
掉以轻心 | 掉:原意为摇摆;现只表示一种动作;无实义;轻心:漫不经心。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;不认真当回事。 |
肝胆欲碎 | 欲:将要。肝和胆将要破碎了。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。 |
功成名就 | 功:功业。就:达到。功绩取得了,名声也有了。 |
兵荒马乱 | 兵、马:指战争;荒:荒乱。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。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;混乱的情景。 |
源源不断 | 源源:水流不断的样子。形容连续不断。 |
春山如笑 |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。 |
必由之路 | 必:一定;由:经过。一定要经过的道路。 |
大失所望 |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。形容非常失望。 |
不翼而飞 | 翼:翅膀;不翼:没有翅膀。没有翅膀就飞走了。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;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。也作“无翼而飞”。 |
见危致命 | 见“见危授命”。 |
发号施令 | 发、施:发布;下达;号:号令、命令。发布命令;下达指示;进行指挥。 |
作贼心虚 | 虚:怕。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,心里老是不安。 |
鬼鬼祟祟 | 迷信的人指鬼怪;或指鬼怪害人。形容行为偷偷摸摸;不光明正大。 |
祖传秘方 | 指祖先遗传下来的秘密配方。 |
拔苗助长 |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,急于求成,反而坏事。 |
心烦意乱 | 心情烦躁;思绪纷乱。形容内心烦闷焦躁。烦:烦躁;意:心绪;心思。 |
东施效颦 |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;显得更美。邻里丑女(后称东施);机械地模仿;也皱起眉头;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(效:模仿;颦:皱眉头)。比喻不顾具体条件;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;结果适得其反;显得可笑。 |
扪心自问 | 扪:按;摸;心:胸口。摸着胸口;自己问自己。指自我反思;醒悟。 |
手不释书 | 犹手不释卷。 |
饥不择食 |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。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