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低不就的成语故事

拼音gāo dī bù jiù
基本解释就:成。高者无力得到,低者又不屑迁就。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。
出处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7卷:“因此高低不就,把女儿直挨到一十八岁,尚未许人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高低不就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高低不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 | 元 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一折:“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,若有些儿好歹,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,可不道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” |
易子而教 | |
首身分离 | 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颐,首身分离。” |
草菅人命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,千万不要草菅人命,视同儿戏!” |
晓以大义 | 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第十四篇:“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,合欲晓以大义。” |
夜深人静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静,为何叩门?” |
谦受益,满招损 | 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延访》:“谦受益,满招损。” |
反面无情 | 明 邵璨《香囊记》:“他也是一个君主,恐怕反面无情,那时节悔之晚矣!” |
目不斜视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都是目不斜视,俯首而行。” |
本末倒置 | 金 无名氏《绥德州新学记》:“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……然非知治之番,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