冠履倒易的成语故事


冠履倒易

拼音guān lǚ dào yì

基本解释比喻上下位置颠倒,尊卑不分。

出处《东观汉记 杨赐传》:“亡损沟壑,不见逮及,冠履倒易,陵谷代处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冠履倒易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冠履倒易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胡作非为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或诬好吃懒做,或诬胡作非为。”
直言贾祸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五年》:“子好直言,必及于难。”
初出茅庐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9回:“博望相持用火攻,指挥如意笑谈中,直须惊破曹公胆,初出茅庐第一功。”
迷而不反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钟会传》:“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发,玉石皆碎。”
心灰意懒 元 乔吉《玉交枝 闲适》曲:“不是我心灰意懒,怎陪伴愚眉肉眼?”
谨小慎微 汉 刘安《淮南子 人间训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动不失时。”
贫贱不移 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
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9回:“此时素臣正在得君,真个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。旬月之内,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。”
锲而不舍 先秦 荀况《荀子 劝学》: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
逢人只说三分话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21卷:“如今俗语云,逢人只说三分话,只此便是不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