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师动众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众:大队人马。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。
出处《晋书·吕纂传》:“夫起师动众,必参之天人,苟非其时,圣贤所不为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qǐ shī dòng zhòng
意思:起师动众是中性词。 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指大规模行动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一寸丹心(意思解释)
- 回心转意(意思解释)
- 用智铺谋(意思解释)
- 逸游自恣(意思解释)
- 物腐虫生(意思解释)
- 说一不二(意思解释)
- 以权谋私(意思解释)
- 有去无回(意思解释)
- 一哄而起(意思解释)
- 民不畏死(意思解释)
- 谠言直声(意思解释)
- 互通有无(意思解释)
- 举直错枉(意思解释)
- 一窍不通(意思解释)
- 依样画葫芦(意思解释)
- 平地一声雷(意思解释)
- 男大当婚(意思解释)
- 斗南一人(意思解释)
- 苦口婆心(意思解释)
- 引领翘首(意思解释)
- 离本趣末(意思解释)
- 半新不旧(意思解释)
- 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(意思解释)
- 无所畏惧(意思解释)
- 亡魂失魄(意思解释)
- 拆东墙补西墙(意思解释)
- 满天飞(意思解释)
- 有风有化(意思解释)
※ 起师动众的意思解释、起师动众是什么意思由查字词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拨云见日 |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。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。也比喻疑团消除,心里顿时明白。 |
条条大路通罗马 |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,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。 |
隔靴搔痒 | 隔着靴子挠痒痒。原为禅宗用语;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;未能悟境触机。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;不中肯;不贴切;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;不解决问题。 |
讴功颂德 | 讴:歌颂,赞美。指赞美功绩,歌颂恩德。 |
山雨欲来风满楼 |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。 |
学而时习之 |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。 |
不三不四 | 不像这也不像那。即不像样子;不伦不类。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。 |
流离转徙 | 辗转迁移,无处安身。 |
大树将军 | 原指东汉冯异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。 |
反面无情 | 翻脸不讲情面。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;不留情面。 |
表里如一 | 表:外表;里:内心。外表和内心一个样。外表与内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论、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。 |
文山会海 |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。 |
恶醉强酒 | 强:硬要。怕醉却又猛喝酒。比喻明知故犯。 |
文治武功 | 政绩和战功。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。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。 |
闲情逸趣 | 同“闲情逸致”。 |
立地书橱 | 比喻人读书多,学识文博。 |
身败名裂 | 地位丧失;名声败坏。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;遭到彻底失败。 |
清风劲节 | 喻人品纯洁,节操坚贞。 |
生知安行 |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,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。 |
草满囹圄 | 监狱里长满了草。比喻政治清明,犯罪的人极少。 |
天作之合 |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。形容婚姻美满称心。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。 |
鸡口牛后 |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。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。 |
伸手不见五指 | 形容光线非常暗,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。 |
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 | 山阴道:在会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风景优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胜看。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,应接不过来。 |
别有用心 | 用心:存心;打算。心中另有打算。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。 |
浅见薄识 | 浅见:肤浅的见解。形容见闻不广,知识贫乏。 |
骂骂咧咧 | 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 |
甘拜下风 |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。自认不如对方;表示真心佩服。 |